三、阴阳与刚柔在后来人的印象中,《周易》和阴阳是密不可分的。

但是,如果我们从源头说起的话,《周易》初起时并无明显的阴阳观念。

卦爻辞中只出现了一个“阴”字,见中孚卦九二爻辞“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吾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最多从战国时期开始,阴阳的观念才和易学联系起来。

《庄子·天下篇》中“《易》以道阴阳”的说法,很显然是对某种既成的易学解释的概括。

从现存的《易传》来看,其中确实存在着丰富的阴阳思想,并且提炼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命题。

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阴阳思想应该源自于古代史官的传统。

14春秋以降,在道家和阴阳家中得到了发展,成为理解世界构成和秩序的重要因素。

现在我们要问的是,阴阳是借助着何种媒介进入易学领域的?这个时候,象的接引作用又变得异常清晰。

从《易传》提供的材料来看,阴阳的介入正是缘自于对象的解释。

首先是奇偶两画被赋予了阴和阳的含义,卦中用数字九来指示的爻被称为阳,而数字六指示的被称为阴。

以《象传》为例,其解释乾卦初九爻辞云:“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阳在下的说法很显然是对于该爻居于乾卦最下位的描述。

又其释坤卦初六爻辞云:“履霜坚冰,阴始凝也。

”也是以阴来解释处在坤卦最下面的爻。

至于《文言传》中“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

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以及“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的说法,也是很明显的例子。

这个解释是重要的。

由于奇偶两画构成了整个卦象系统的基础,因此卦象的世界也可以被理解为一个阴阳的世界。

它刚好可以与当时以阴阳来理解世界的阴阳家以及道家的主张相呼应。

15因此,不仅奇偶两画是阴阳,八卦之象和六十四卦之象也有阴阳。

关于八卦的阴阳,《系辞》云: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何故也?阳卦奇,阴卦耦。

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所谓阳卦多阴,是指属于阳类的卦阴爻多于阳爻,即二阴一阳,如震、坎和艮卦;反之,阴卦多阳,即属于阴类的卦是二阳一阴,如巽、离和兑卦。

其理由何在?按照这里的说法,是因为“阳卦奇,阴卦耦”。

此说法应该和数字有关,阴爻于数字为偶数,阳爻为奇数,所以二阴一阳之卦,其数为奇;二阳一阴之卦,其数为偶。

16若从德行的方面来论,阳卦之一阳二阴,体现的乃是一君二民的君子之道。

阴卦则正好相反。

《说卦》则换了一个说法,以男女来称呼阴阳之卦: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

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

坎二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二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

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乾坤由于其纯卦的特点,阴阳属性是显然的。

其他则男阳而女阴,与《系辞》所说一致。

在这个背景上,《彖传》解释泰否两卦时所说的“内阳而外阴”和“内阴而外阳”,就很容易理解了。

17但是在我看来,引入阴阳观念来解释象还不是最重要的。

更令人瞩目的,乃是其对阴阳性质和角色的规定以及通过阴阳之间或顺或逆的关系来说明吉凶。

这一方面与早期简单的筮法划清了界限,另一方面从中可以引申出普遍的世界秩序的理解,以及相应的思想和行为法则,奠定《易传》作为哲理之书的基础。

《系辞》一开始就提出“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之说,认为阴阳之间的正常秩序该是阳所主导之下的阴阳相应,阴阳各有其位,顺之则吉,逆之则凶。

为此,特别提出了当位说、应位说和承乘说等。

所谓当位说,是指一卦的六位之中,奇数的初、三、五为阳位,偶数的二、四、上为阴位,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谓之当位。

《象传》曾经提出“君子思不出其位”,与此是一致的。

社会上阴阳的一方都该找准自己的位置,并依此确定行为的准则。

一般而言,当位则吉,不当位则凶。

应位说是指在一卦的内外卦(即上下卦)之间存在着“应”的关系,内卦的下中上三爻分别对应着外卦的上中下三爻。

即初与四应、二与五应、三与上应。

凡两爻为一阴一阳者,为有应,反之,若两爻皆阴或皆阳,则为无应。

这是强调阴阳之间的感通关系。

至于承乘说,最能体现阴阳秩序。

一卦六位之中,相邻的两爻之间,若阴在阳下,为阴承阳。

反之,为阴乘阳。

《周易》认为,正常的秩序应该是阳尊阴卑,因此,阴乘阳为逆,逆则不吉。

这些说法都是在解释《周易》的筮法中提出的,但是其意义早已经不局限于筮法,而进入到一般的世界和社会秩序的领域。

以阴阳来解释卦象仅仅是开始,从此出发,便是以阴阳来解释现实的世界。

整个世界可以如卦象般分析为两类,阴和阳。

如天为阳,地为阴;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等。

于是这个复杂而混沌的世界就变得豁然开朗,清楚明白起来。

凡是属于阳的一方都该效法阳之性质,属于阴的一方则效法阴之性质。

阳则如乾一般刚健主导,阴则如坤一般柔顺安贞。

《彖传》解释乾坤两卦时说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保合太和,乃利贞。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

先迷失道,后顺得常。

西南得朋,乃与类行。

东北丧朋,乃终有庆。

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乾坤二元就是阳和阴的总根源,也是其精神的集中代表。

阳的要点在一个“统”字,阴的要点在一个“顺”字。

乾代表的就是天道、君道、父道和夫道,坤代表的则是地道、臣道、子道和妻道,如此等等。

和阴阳相关的,乃是刚柔的观念。

它最初也是对于奇偶两画的解释,这似乎更容易理解,如帛书《易之义》所说:“曲句焉柔,正直焉刚”,奇偶两画的形状就足以给人类似的联想。

《彖传》已经普遍地用刚柔来解释阴阳爻,如《屯·彖》云:刚柔始交而难生。

屯在《周易》中位居第三卦,仅次于乾坤。

由于乾坤两卦属于纯阴纯阳,从屯卦开始,卦象中才既有阴爻又有阳爻,所以才有“刚柔始交”的说法。

这里的刚柔很显然是指奇画偶画。

其释五阴一阳的剥卦云:“柔变刚也”,释五阳一阴的夬卦云:“刚决柔也”。

对于乾下离上的大有卦,《彖传》说是“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

”其释离下乾上的同人卦,则说“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

”凡此之类甚多,不胜枚举。

《系辞》亦然,而且由于其通论的性质,所以多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讨论。

其论刚柔处如: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趋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

这是一个很简要而全面的描述。

奇偶两画是整个六十四卦的根本,所以有“刚柔立本”的说法。

有刚柔才有变化,有变化才有吉凶。

刚柔之间不同的组合是变化的根据: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

六十四卦就是刚柔不同方式的组合,这些不同的方式,被看作是刚柔相推造成的。

因此在另一处被明确地概括为“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这个命题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对于卦象构成的说明,而是对世界一般性变化的理解。

在此基础之上,“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命题才正式提出。

通过引入阴阳和刚柔来解释卦象以及卦象的变化,筮法的问题变成了一般的哲学问题。

卦象被看作是一个展示阴阳和刚柔变化法则的舞台,而阴阳和刚柔也通过在易象中的集中体现确立了在现实世界的重要地位。

换言之,不只是卦象中有阴阳,有刚柔,现实的世界也是如此。

人道也由此得到了一个确定的基础。

我们在下面会看到,通过阴阳和刚柔的引入,与之相关联的一些德行(如仁义)也被纳入到这个框架中来。

四、三才对于六十四卦的卦象而言,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每个卦都包括了六画。

从起源和构成的角度来说,这当然是很容易理解的,三画的八卦两两相重必定是六画。

但是,解释有着它自己不同于起源的立场和视野。

在这个时候,六画变成了一个思想的平台。

《易传》并没有放弃这样的机会,《系辞》和《说卦》对此都有说明。

《系辞》云: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兼三才而两之,故六。

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这是认为,《周易》作为一部广大悉备之书,包括着天人地三才之道。

体现在卦象中,由于三才各以数字两来表现,所以就有了六个卦画。

六画不是别的,正是三才之道的象征。

这里“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的说法是极其严格的,正是自上而下所叙述的六画对应三才的次序,具体而言,上、五爻对应天,四、三爻对应人,二、初爻对应地。

《说卦》也有类似的说法: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章。

不同于《系辞》的是,这里具体给出了“兼三才而两之”的理由。

因为三才之道都是由成对的概念来表现的,如天道是阴与阳,地道是柔与刚,人道是仁与义。

因此,三才就需要靠六画来表现。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对于儒家而言非常核心的一个观念,仁与义。

很难想象儒家学派在解释《周易》的时候能够忽略它们,郭店竹简《六德》中曾经提到仁义、忠信和圣智六德在《诗》《书》《礼》《乐》《易》和《春秋》之中都有体现,但它们是依靠什么被引入的呢?当然可以依靠对辞的解释,如我们在文章开始时引用过的《文言传》把“元亨利贞”发挥为仁义礼信四德。

但如果没有象的参与,终究会觉得是个遗憾。

在这个地方,我们找到了仁义的象的依据。

这个依据就是刚柔、阴阳,因此也就是奇偶两画。

在儒家传统中,仁被看作是“柔”,而义是刚。

让我们再回到六画与三才的话题,它们之间的对应,在《周易》中也并非无迹可循。

以乾卦为例,其六爻的爻辞分别是: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很清楚,二爻提到了“田”字,三爻涉及到君子,五爻则提到了“天”。

正符合《系辞》所说三才的结构和顺序。

但是,一来这在《周易》中是暗含的,二来在诸卦中并不具有普遍性,因此,很难说乾卦的爻辞中已经明确包含着三才的观念。

但在《文言传》的解释中,模糊的东西却变得异常清晰而明确: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

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这里的天、田、人就是天、地、人。

三爻因为在人位所以才有可能出现“上不在天,下不在田”的窘境。

而四爻虽然在人位,却有“跃”的动作,因此除了面对九三的处境之外,还有“中不在人”的危险。

此种解释很显然是有三才的观念作为基础的。

以三才来解释六画,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把卦象看作是一个立体的结构,这个结构既是世界的结构,又是人的生存结构。

《左传·成公十三年》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刘康公就曾经说过如下的一段话: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

这是从人的角度所感受到的世界结构,也是人的生存处境,或者说命运。

“命”字清楚地指出了这种处境并不是人的选择,而是被动的接受。

无所逃的“天地之间”,是人的生存所依赖的世界。

因此,处理人与天地的关系就成为生活的应有之义。

处理不当,则如《文言》关于九三和九四的言说,很可能陷于尴尬和危险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三才中的人位在《周易》的六位中最为凶险,“三多凶”“四多惧”,表现出人在天地的夹缝之中求生存的艰难处境。

但正是在这种艰难中,三才的贯通才显得更加珍贵,如《文言》解释乾卦九五爻辞时描述的大人: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这是《周易》版天人合一的画面,天地、日月、四时、鬼神,都与大人融为一体。

《易传》以三才释六画,其意义在于,通过把三才安置在一卦之中,充分显示出天人之间的整体性。

人是不能单纯从人的角度来获得理解的,必须回到其本原处,也就是天地那里去获得真正的理解。

“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不了解天地,也就无法真正了解人。

在《易传》之前,儒家的经典系统中,《诗》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而它的解释方向主要是心性的阐发。

18儒家似乎缺少对于天道的正面说明,对《周易》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个不足。

郭店竹简《语丛》有“《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的说法,是对易学精神的一个很准确的概括。

五、五行关于五行最早的记载见于《尚书·洪范》,指的是水、火、木、金、土五种自然事物。

至少从春秋时期开始,五行已经用来解释自然变化和人事吉凶。

战国时代,它更和天道、历史、伦理等发生了联系,成为理解世界和生活的普遍图式。

子思把五行和仁义礼知圣联系在一起,邹衍则用它来说明历史和世界。

它进入周易的系统实际上是相当晚的,至少比阴阳的观念要晚的多。

我们从《周易》的卦爻辞中丝毫发现不了五行的痕迹,能够接引其进入易学系统的,仍然是“象”。

如果说,奇偶两画引入了阴阳和刚柔,那么,易学和五行的连接主要依赖的却是八卦。

我们讨论该问题的主要文献依据是《说卦》,这是一篇从多个角度来解说八卦的文字,其中包括了八卦的性质、与身体(近取诸身)、动物(鸟兽之文)、天地等自然事物(远取诸物)的配合。

某些说法一定是有着传统的依据,因为它们和我们了解的春秋时期筮例中看到的情形类似。

譬如乾为天(为金)、坤为地、震为雷、巽为木(为风)、离为火、坎为水、艮为山、兑为泽等。

如果我们从五行的角度加以思考的话,那么八卦所代表的这些物象就可以成为很方便的桥梁,使得它们可以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说卦》中正包含着类似的考虑: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絜齐也。

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

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

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

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

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

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如果按照这里描述的次序以图画的方式来表现八卦方位的话,它就是后来被称为文王后天八卦方位的那个东西。

八卦为什么以如此的方式来组织?为什么是震兑坎离占据了四正卦的位置,而不是一般认为最重要的乾坤?为什么从震卦开始?《说卦》该段话固然有一些解释,但是,如果离开五行说,一切的解释就都是枝叶的。

在《管子》的《四时》和《五行》两篇中,曾经各自提出了一个分别以四时和五行为主,但是结合两者的宇宙图式。

不同的是,前者以四时来统摄五行,五行被安放在四时之中;后者则把四时纳入到五行之中,一年被分成平均的五等份,一份七十二天。

但基本的东西是一致的。

譬如四时和四方之间的对应关系:春天在东方、夏天南方、秋天西方、冬天北方,五行与四方的搭配:东木、南火、西金、北水,土则被安放在中方或者西南的位置。

如果我们从五行的角度看一下八卦的话,它们之间最明显的搭配大概是如此的:木:巽火:离土:坤金:乾水:坎木、火、土、金、水,这正是阴阳五行家们所描述的一个五行相生的顺序,也是一个春夏秋冬的顺序,它与上引《说卦》所提到的八卦的次序安排是一致的。

而且,巽卦居东南,离居南,坤居西南,乾居西北,坎居北,基本符合五行与四方的搭配。

另外的三卦,震象为雷,义为动,很显然应该放在开始的位置上。

兑有喜悦的意思,与秋天收获的意象有关。

艮义为止,放在一个链条的最后是最恰当的。

因此,很显然,《说卦》此处关于八卦的说明有五行学说的支撑。

五行说也正是通过八卦进入到易学的领域,这就极大地扩展了八卦的解释能力。

譬如,八卦此处具有了表述四时及四方的功能。

帛书《要》特别提到:“(易)有四时之变焉,不可以万物尽称焉,故为之以八卦。

”也许就是对此的概括。

从此,《周易》卦象与空间和时间等的联系变成了易学家们思考的问题。

汉代以后流行的卦气说,即把卦象与节气配合的学说,显然可以从这里找到源头。

而后世很多的易学理论,在五行说的帮助下,得到了更充分的展开。

结语开始于孔子的经典的儒家化过程通常被笼统地称为经典化的过程,但是在我看来,我们应该对此进行一个明确地区分。

如我们所知道的,《诗》《书》以及《周易》等在有周一代已经发挥着“经典”的功能,经常被称引来作为行为和思想的根据。

因此,确切地说,儒家解释经典的过程其实是经典儒家化的过程,或者说经典转型的过程。

这个转型是剧烈的,但形式上却是连续的。

经典因为其内容的不同,因此在解释的具体方法和方向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就《周易》来说,其解释主要是围绕着象和辞两部分进行的,其基本的方向则是把儒家的价值安放在《周易》之中。

初步的观察表明,在这个过程里面,象和辞的解释或许承担了不同的功能,但具体的结论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才能达到。

就易象来说,它从单纯的占筮工具变成道之家,变成可以容纳阴阳、刚柔、三才、五行等丰富内容的载体,的确可以充分地展示其庞大的充满张力的意义空间。

但这只是开始。

如果我们把讨论的范围延伸到后世,那个空间比这里描述的一定会大的多。

注释:14从目前所知的材料来看,较早用阴阳来解释世界的基本上都是史官,如伯阳父和内史叔兴等。

伯阳父用来解释地震,见《国语·周语上》。

内史叔兴则用来说明自然界的某些奇怪变化,见《左传·僖公十六年》。

15就道家来说,在《老子》中就提出了“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说法。

帛书《黄帝四经》更把阴阳视为从道到万物的生成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

阴阳家则把阴阳看作“天地之大理”,参见《管子》中的《四时》和《五行》等篇。

16《说卦》有“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之说,“参天两地”,应该就是天三地二之义。

即阳爻之数字为三,阴爻之数字为二。

果真如此,则八卦之中,乾数九,坤数六,震、坎、艮为七,巽、离、兑为八。

与“阳卦奇,阴卦耦”之说合。

17泰卦的卦象是乾下坤上,否卦刚好相反,乾阳坤阴,所以就有内阳外阴或者内阴外阳之说。

至于六十四卦的阴阳问题,《易传》里绝少谈及。

《系辞》说“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

”似乎包含着以乾坤为阴阳之义,但这很可能只是就八卦中的乾坤而言。

18参见拙文《民之父母与诗学》,《哲学门》第四卷第二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17页。

  • 记载
魅爱app靠谱吗 2023-03-30 04:22:07

三、阴阳与刚柔在后来人的印象中,《周易》和阴阳是密不可分的。

但是,如果我们从源头说起的话,《周易》初起时并无明显的阴阳观念。

卦爻辞中只出现了一个“阴”字,见中孚卦九二爻辞“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吾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最多从战国时期开始,阴阳的观念才和易学联系起来。

《庄子·天下篇》中“《易》以道阴阳”的说法,很显然是对某种既成的易学解释的概括。

从现存的《易传》来看,其中确实存在着丰富的阴阳思想,并且提炼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命题。

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阴阳思想应该源自于古代史官的传统。

14春秋以降,在道家和阴阳家中得到了发展,成为理解世界构成和秩序的重要因素。

现在我们要问的是,阴阳是借助着何种媒介进入易学领域的?这个时候,象的接引作用又变得异常清晰。

从《易传》提供的材料来看,阴阳的介入正是缘自于对象的解释。

首先是奇偶两画被赋予了阴和阳的含义,卦中用数字九来指示的爻被称为阳,而数字六指示的被称为阴。

以《象传》为例,其解释乾卦初九爻辞云:“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阳在下的说法很显然是对于该爻居于乾卦最下位的描述。

又其释坤卦初六爻辞云:“履霜坚冰,阴始凝也。

”也是以阴来解释处在坤卦最下面的爻。

至于《文言传》中“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

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以及“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的说法,也是很明显的例子。

这个解释是重要的。

由于奇偶两画构成了整个卦象系统的基础,因此卦象的世界也可以被理解为一个阴阳的世界。

它刚好可以与当时以阴阳来理解世界的阴阳家以及道家的主张相呼应。

15因此,不仅奇偶两画是阴阳,八卦之象和六十四卦之象也有阴阳。

关于八卦的阴阳,《系辞》云: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何故也?阳卦奇,阴卦耦。

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所谓阳卦多阴,是指属于阳类的卦阴爻多于阳爻,即二阴一阳,如震、坎和艮卦;反之,阴卦多阳,即属于阴类的卦是二阳一阴,如巽、离和兑卦。

其理由何在?按照这里的说法,是因为“阳卦奇,阴卦耦”。

此说法应该和数字有关,阴爻于数字为偶数,阳爻为奇数,所以二阴一阳之卦,其数为奇;二阳一阴之卦,其数为偶。

16若从德行的方面来论,阳卦之一阳二阴,体现的乃是一君二民的君子之道。

阴卦则正好相反。

《说卦》则换了一个说法,以男女来称呼阴阳之卦: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

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

坎二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二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

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乾坤由于其纯卦的特点,阴阳属性是显然的。

其他则男阳而女阴,与《系辞》所说一致。

在这个背景上,《彖传》解释泰否两卦时所说的“内阳而外阴”和“内阴而外阳”,就很容易理解了。

17但是在我看来,引入阴阳观念来解释象还不是最重要的。

更令人瞩目的,乃是其对阴阳性质和角色的规定以及通过阴阳之间或顺或逆的关系来说明吉凶。

这一方面与早期简单的筮法划清了界限,另一方面从中可以引申出普遍的世界秩序的理解,以及相应的思想和行为法则,奠定《易传》作为哲理之书的基础。

《系辞》一开始就提出“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之说,认为阴阳之间的正常秩序该是阳所主导之下的阴阳相应,阴阳各有其位,顺之则吉,逆之则凶。

为此,特别提出了当位说、应位说和承乘说等。

所谓当位说,是指一卦的六位之中,奇数的初、三、五为阳位,偶数的二、四、上为阴位,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谓之当位。

《象传》曾经提出“君子思不出其位”,与此是一致的。

社会上阴阳的一方都该找准自己的位置,并依此确定行为的准则。

一般而言,当位则吉,不当位则凶。

应位说是指在一卦的内外卦(即上下卦)之间存在着“应”的关系,内卦的下中上三爻分别对应着外卦的上中下三爻。

即初与四应、二与五应、三与上应。

凡两爻为一阴一阳者,为有应,反之,若两爻皆阴或皆阳,则为无应。

这是强调阴阳之间的感通关系。

至于承乘说,最能体现阴阳秩序。

一卦六位之中,相邻的两爻之间,若阴在阳下,为阴承阳。

反之,为阴乘阳。

《周易》认为,正常的秩序应该是阳尊阴卑,因此,阴乘阳为逆,逆则不吉。

这些说法都是在解释《周易》的筮法中提出的,但是其意义早已经不局限于筮法,而进入到一般的世界和社会秩序的领域。

以阴阳来解释卦象仅仅是开始,从此出发,便是以阴阳来解释现实的世界。

整个世界可以如卦象般分析为两类,阴和阳。

如天为阳,地为阴;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等。

于是这个复杂而混沌的世界就变得豁然开朗,清楚明白起来。

凡是属于阳的一方都该效法阳之性质,属于阴的一方则效法阴之性质。

阳则如乾一般刚健主导,阴则如坤一般柔顺安贞。

《彖传》解释乾坤两卦时说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保合太和,乃利贞。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

先迷失道,后顺得常。

西南得朋,乃与类行。

东北丧朋,乃终有庆。

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乾坤二元就是阳和阴的总根源,也是其精神的集中代表。

阳的要点在一个“统”字,阴的要点在一个“顺”字。

乾代表的就是天道、君道、父道和夫道,坤代表的则是地道、臣道、子道和妻道,如此等等。

和阴阳相关的,乃是刚柔的观念。

它最初也是对于奇偶两画的解释,这似乎更容易理解,如帛书《易之义》所说:“曲句焉柔,正直焉刚”,奇偶两画的形状就足以给人类似的联想。

《彖传》已经普遍地用刚柔来解释阴阳爻,如《屯·彖》云:刚柔始交而难生。

屯在《周易》中位居第三卦,仅次于乾坤。

由于乾坤两卦属于纯阴纯阳,从屯卦开始,卦象中才既有阴爻又有阳爻,所以才有“刚柔始交”的说法。

这里的刚柔很显然是指奇画偶画。

其释五阴一阳的剥卦云:“柔变刚也”,释五阳一阴的夬卦云:“刚决柔也”。

对于乾下离上的大有卦,《彖传》说是“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

”其释离下乾上的同人卦,则说“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

”凡此之类甚多,不胜枚举。

《系辞》亦然,而且由于其通论的性质,所以多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讨论。

其论刚柔处如: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趋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

这是一个很简要而全面的描述。

奇偶两画是整个六十四卦的根本,所以有“刚柔立本”的说法。

有刚柔才有变化,有变化才有吉凶。

刚柔之间不同的组合是变化的根据: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

六十四卦就是刚柔不同方式的组合,这些不同的方式,被看作是刚柔相推造成的。

因此在另一处被明确地概括为“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这个命题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对于卦象构成的说明,而是对世界一般性变化的理解。

在此基础之上,“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命题才正式提出。

通过引入阴阳和刚柔来解释卦象以及卦象的变化,筮法的问题变成了一般的哲学问题。

卦象被看作是一个展示阴阳和刚柔变化法则的舞台,而阴阳和刚柔也通过在易象中的集中体现确立了在现实世界的重要地位。

换言之,不只是卦象中有阴阳,有刚柔,现实的世界也是如此。

人道也由此得到了一个确定的基础。

我们在下面会看到,通过阴阳和刚柔的引入,与之相关联的一些德行(如仁义)也被纳入到这个框架中来。

四、三才对于六十四卦的卦象而言,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每个卦都包括了六画。

从起源和构成的角度来说,这当然是很容易理解的,三画的八卦两两相重必定是六画。

但是,解释有着它自己不同于起源的立场和视野。

在这个时候,六画变成了一个思想的平台。

《易传》并没有放弃这样的机会,《系辞》和《说卦》对此都有说明。

《系辞》云: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兼三才而两之,故六。

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这是认为,《周易》作为一部广大悉备之书,包括着天人地三才之道。

体现在卦象中,由于三才各以数字两来表现,所以就有了六个卦画。

六画不是别的,正是三才之道的象征。

这里“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的说法是极其严格的,正是自上而下所叙述的六画对应三才的次序,具体而言,上、五爻对应天,四、三爻对应人,二、初爻对应地。

《说卦》也有类似的说法: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章。

不同于《系辞》的是,这里具体给出了“兼三才而两之”的理由。

因为三才之道都是由成对的概念来表现的,如天道是阴与阳,地道是柔与刚,人道是仁与义。

因此,三才就需要靠六画来表现。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对于儒家而言非常核心的一个观念,仁与义。

很难想象儒家学派在解释《周易》的时候能够忽略它们,郭店竹简《六德》中曾经提到仁义、忠信和圣智六德在《诗》《书》《礼》《乐》《易》和《春秋》之中都有体现,但它们是依靠什么被引入的呢?当然可以依靠对辞的解释,如我们在文章开始时引用过的《文言传》把“元亨利贞”发挥为仁义礼信四德。

但如果没有象的参与,终究会觉得是个遗憾。

在这个地方,我们找到了仁义的象的依据。

这个依据就是刚柔、阴阳,因此也就是奇偶两画。

在儒家传统中,仁被看作是“柔”,而义是刚。

让我们再回到六画与三才的话题,它们之间的对应,在《周易》中也并非无迹可循。

以乾卦为例,其六爻的爻辞分别是: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很清楚,二爻提到了“田”字,三爻涉及到君子,五爻则提到了“天”。

正符合《系辞》所说三才的结构和顺序。

但是,一来这在《周易》中是暗含的,二来在诸卦中并不具有普遍性,因此,很难说乾卦的爻辞中已经明确包含着三才的观念。

但在《文言传》的解释中,模糊的东西却变得异常清晰而明确: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

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这里的天、田、人就是天、地、人。

三爻因为在人位所以才有可能出现“上不在天,下不在田”的窘境。

而四爻虽然在人位,却有“跃”的动作,因此除了面对九三的处境之外,还有“中不在人”的危险。

此种解释很显然是有三才的观念作为基础的。

以三才来解释六画,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把卦象看作是一个立体的结构,这个结构既是世界的结构,又是人的生存结构。

《左传·成公十三年》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刘康公就曾经说过如下的一段话: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

这是从人的角度所感受到的世界结构,也是人的生存处境,或者说命运。

“命”字清楚地指出了这种处境并不是人的选择,而是被动的接受。

无所逃的“天地之间”,是人的生存所依赖的世界。

因此,处理人与天地的关系就成为生活的应有之义。

处理不当,则如《文言》关于九三和九四的言说,很可能陷于尴尬和危险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三才中的人位在《周易》的六位中最为凶险,“三多凶”“四多惧”,表现出人在天地的夹缝之中求生存的艰难处境。

但正是在这种艰难中,三才的贯通才显得更加珍贵,如《文言》解释乾卦九五爻辞时描述的大人: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这是《周易》版天人合一的画面,天地、日月、四时、鬼神,都与大人融为一体。

《易传》以三才释六画,其意义在于,通过把三才安置在一卦之中,充分显示出天人之间的整体性。

人是不能单纯从人的角度来获得理解的,必须回到其本原处,也就是天地那里去获得真正的理解。

“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不了解天地,也就无法真正了解人。

在《易传》之前,儒家的经典系统中,《诗》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而它的解释方向主要是心性的阐发。

18儒家似乎缺少对于天道的正面说明,对《周易》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个不足。

郭店竹简《语丛》有“《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的说法,是对易学精神的一个很准确的概括。

五、五行关于五行最早的记载见于《尚书·洪范》,指的是水、火、木、金、土五种自然事物。

至少从春秋时期开始,五行已经用来解释自然变化和人事吉凶。

战国时代,它更和天道、历史、伦理等发生了联系,成为理解世界和生活的普遍图式。

子思把五行和仁义礼知圣联系在一起,邹衍则用它来说明历史和世界。

它进入周易的系统实际上是相当晚的,至少比阴阳的观念要晚的多。

我们从《周易》的卦爻辞中丝毫发现不了五行的痕迹,能够接引其进入易学系统的,仍然是“象”。

如果说,奇偶两画引入了阴阳和刚柔,那么,易学和五行的连接主要依赖的却是八卦。

我们讨论该问题的主要文献依据是《说卦》,这是一篇从多个角度来解说八卦的文字,其中包括了八卦的性质、与身体(近取诸身)、动物(鸟兽之文)、天地等自然事物(远取诸物)的配合。

某些说法一定是有着传统的依据,因为它们和我们了解的春秋时期筮例中看到的情形类似。

譬如乾为天(为金)、坤为地、震为雷、巽为木(为风)、离为火、坎为水、艮为山、兑为泽等。

如果我们从五行的角度加以思考的话,那么八卦所代表的这些物象就可以成为很方便的桥梁,使得它们可以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说卦》中正包含着类似的考虑: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絜齐也。

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

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

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

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

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

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如果按照这里描述的次序以图画的方式来表现八卦方位的话,它就是后来被称为文王后天八卦方位的那个东西。

八卦为什么以如此的方式来组织?为什么是震兑坎离占据了四正卦的位置,而不是一般认为最重要的乾坤?为什么从震卦开始?《说卦》该段话固然有一些解释,但是,如果离开五行说,一切的解释就都是枝叶的。

在《管子》的《四时》和《五行》两篇中,曾经各自提出了一个分别以四时和五行为主,但是结合两者的宇宙图式。

不同的是,前者以四时来统摄五行,五行被安放在四时之中;后者则把四时纳入到五行之中,一年被分成平均的五等份,一份七十二天。

但基本的东西是一致的。

譬如四时和四方之间的对应关系:春天在东方、夏天南方、秋天西方、冬天北方,五行与四方的搭配:东木、南火、西金、北水,土则被安放在中方或者西南的位置。

如果我们从五行的角度看一下八卦的话,它们之间最明显的搭配大概是如此的:木:巽火:离土:坤金:乾水:坎木、火、土、金、水,这正是阴阳五行家们所描述的一个五行相生的顺序,也是一个春夏秋冬的顺序,它与上引《说卦》所提到的八卦的次序安排是一致的。

而且,巽卦居东南,离居南,坤居西南,乾居西北,坎居北,基本符合五行与四方的搭配。

另外的三卦,震象为雷,义为动,很显然应该放在开始的位置上。

兑有喜悦的意思,与秋天收获的意象有关。

艮义为止,放在一个链条的最后是最恰当的。

因此,很显然,《说卦》此处关于八卦的说明有五行学说的支撑。

五行说也正是通过八卦进入到易学的领域,这就极大地扩展了八卦的解释能力。

譬如,八卦此处具有了表述四时及四方的功能。

帛书《要》特别提到:“(易)有四时之变焉,不可以万物尽称焉,故为之以八卦。

”也许就是对此的概括。

从此,《周易》卦象与空间和时间等的联系变成了易学家们思考的问题。

汉代以后流行的卦气说,即把卦象与节气配合的学说,显然可以从这里找到源头。

而后世很多的易学理论,在五行说的帮助下,得到了更充分的展开。

结语开始于孔子的经典的儒家化过程通常被笼统地称为经典化的过程,但是在我看来,我们应该对此进行一个明确地区分。

如我们所知道的,《诗》《书》以及《周易》等在有周一代已经发挥着“经典”的功能,经常被称引来作为行为和思想的根据。

因此,确切地说,儒家解释经典的过程其实是经典儒家化的过程,或者说经典转型的过程。

这个转型是剧烈的,但形式上却是连续的。

经典因为其内容的不同,因此在解释的具体方法和方向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就《周易》来说,其解释主要是围绕着象和辞两部分进行的,其基本的方向则是把儒家的价值安放在《周易》之中。

初步的观察表明,在这个过程里面,象和辞的解释或许承担了不同的功能,但具体的结论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才能达到。

就易象来说,它从单纯的占筮工具变成道之家,变成可以容纳阴阳、刚柔、三才、五行等丰富内容的载体,的确可以充分地展示其庞大的充满张力的意义空间。

但这只是开始。

如果我们把讨论的范围延伸到后世,那个空间比这里描述的一定会大的多。

注释:14从目前所知的材料来看,较早用阴阳来解释世界的基本上都是史官,如伯阳父和内史叔兴等。

伯阳父用来解释地震,见《国语·周语上》。

内史叔兴则用来说明自然界的某些奇怪变化,见《左传·僖公十六年》。

15就道家来说,在《老子》中就提出了“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说法。

帛书《黄帝四经》更把阴阳视为从道到万物的生成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

阴阳家则把阴阳看作“天地之大理”,参见《管子》中的《四时》和《五行》等篇。

16《说卦》有“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之说,“参天两地”,应该就是天三地二之义。

即阳爻之数字为三,阴爻之数字为二。

果真如此,则八卦之中,乾数九,坤数六,震、坎、艮为七,巽、离、兑为八。

与“阳卦奇,阴卦耦”之说合。

17泰卦的卦象是乾下坤上,否卦刚好相反,乾阳坤阴,所以就有内阳外阴或者内阴外阳之说。

至于六十四卦的阴阳问题,《易传》里绝少谈及。

《系辞》说“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

”似乎包含着以乾坤为阴阳之义,但这很可能只是就八卦中的乾坤而言。

18参见拙文《民之父母与诗学》,《哲学门》第四卷第二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17页。

目录

  1. 1 Gangwon Land Baccarat规则赌博网站
  2. 2 lord赌场巴卡拉特教授BET 365奖金代码
  3. 3 本子里番acg
  4. 出国留学遇到峰详细内容
  5. 二十一点概率和统计霓虹灯赌场加入优惠券
  6. 4 巴卡拉特运输计划赌场货币winwin
  7. 老版向日葵无限破解安卓下载
  8. 杏耀平台手机客户端怎么下载软件安装不了
  9. 5 伊东千波绝对领域在线播放
  10. 6 澳门赌场芯片类型赌场轮盘股息
  11. 月光私人影院app下载安装
  1. 梯子自动博彩计划百家乐马丁
  2. 轮盘赌英语Rovacara Molition
  3. 7 Baccarat 30,000优惠券赌场Congni Tongbengers
  4. AV番号库老司机号号库
  5. 拉斯维加斯老虎机杰克锅菲律宾百家乐
  6. 1xbet韩国赌场老虎机
  7. 荡货好湿h
  8. 小猪视频app鸭脖下载幸福宝
  9. 8 Cashman Casino老虎机免费老虎机赌场游戏Vegas Jun
  10. 男生肌肌往桶女生肌肌视频
  11. 奇门遁甲天盘地盘怎么区分
  12. 向日葵视频xrk130
  13. 台湾男同志Videos
  1. 杏耀手机客户端官网下载安装
  2. 老头晚上和老太牲交
  3. 西点师去哪里学可以拿证考证
  4. 男生喜欢看女生穿短裤吗
  5. 9 男女教室偷吃禁果视频
  6. 最新西西人体 44rt net
  7. 澳门银河赌场晚期巴卡拉特
  8. 赌场Congni网站海外击球公司排名
  9. 10 美人妻浓厚舌吻电影
  10. 可以直接观看的毛片点击进入
  11. 双边博彩方法kangwon地老虎机
  12. 黄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13. 奥巴马赌场优惠券主要网站排名治愈赌注
  1. 情趣楼宅福利网站多少
  2. 11 历代名妓:红楼残梦之董小宛
  3. 学院历史
  4. Netmarble Baccarat推荐通过疯狂的老虎机来
  5. 杏耀平台是合法平台吗
  6. 体育真实 - 时间 - 贝特福斯特·诺尔剑甘旺·兰德赌场百家乐
  7. 草莓榴莲向日葵秋葵香蕉
  8. 12 日日橹天天橹
  9. 13 新赌场新优惠券老虎机网站bethbet nolumstore
  10. 14 JavaScript老虎机母亲煤渣狗屋Mega Way
    <acronym date-time="8qmR7MPSvO4xv"></acronym>
    <legend date-time="9tp4he1xdiB"><tt lang="jgC5WUR3t"></tt></legend><legend dropzone="bRhYLOH5N"></legend>
              <bdo id="By6ltadr"></bdo>
              <legend date-time="d8ufeP2ti9Ungx"></legend><legend dropzone="dYUrCQjkxg"></legend>
                  <style draggable="OGsLj8Ee"></style>
                  <tt id="UgnwabzB"></tt>

                    魅爱app靠谱吗《魅爱app靠谱吗》由来

                    编辑
                    1.魅爱app靠谱吗他虽然不能完全展现出自己的实力来,但是他可以将自己的战斗力压缩,然后去和那些人比拼,他要比的是杀人的手段,而不是去用力量直接泯灭对方。
                           2.“你带我来这种地方不会有问题吗?”夏天问道,他知道这里肯定有什么秘密,可是他又不想因为自己而给禹欣带来什么麻烦。
                           3.野龙看着面前的两头龙族,随后他缓缓的站起身来:“带我走吧,我不为难你们,如果不将我带回去,你们两个也会遭殃的,没有人比我更加了解甲龙的狠辣。
                           4.“不好!”夏天知道自己如果挡不住这一下的话,那么自己必死无疑,他急忙抬起双臂护住自己的脑袋。
                           5.周围那些看戏的人也都是躲的很远,因为此时正在战斗的双方都是超级高手,狄云和霍顿也都是魔界和妖界的天才级别人物。

                    魅爱app靠谱吗《魅爱app靠谱吗》起源

                        <b dropzone="vDjBPRIgZ"></b><b dropzone="rn6umIa4q8pSMg"><sub id="q12ENa0u"></sub></b>
                        <legend date-time="7gVrm6LUk"></legend><legend dropzone="N0LKGqgSmiXn4L"></legend>
                        <time dropzone="aYCkxqL41"></time><center dropzone="XsEBvmfzUKp3O"></center><abbr dropzone="PmiZyuL0wdT"></abbr><strong dir="3frKXp9MGPUm"><bdo date-time="IYrTOH5iz"></bdo><center id="KUyBf5whWz6"></center><font dir="O9gInMFTkK"><strong date-time="svJcqLDfy1Urm"></strong></font><acronym dir="hiRu7p9P0zEH"></acronym></strong><b draggable="gSTDZxoP"></b><sup lang="4sVw6EJng0dzon"></sup><center dir="pqXknBblfiw51c"><font lang="CdngvOIbXiwi"></font></center><acronym dropzone="TeaHv2y76"></acronym><style draggable="sIYxVLohG4J"></style><tt id="asEMBCGYrmK8wf"><strong dir="ljQrBJxz7E"></strong><noframes dropzone="ZOqD8sWn5ot">
                          <style draggable="RiNyjeBfQg"></style>
                          <strong dir="gYM3b42CeXqrBQ"></strong>
                          1.魅爱app靠谱吗快配上合适的选手一起战斗,用你的力量打败他,所有人的血都是很有限的
                                 2.快乐自由的享受铅笔到彩色铅笔海域蜡笔等等不同的玩法,所有颜色、形状的画笔都能收集、使用;
                                 3.不同的花有不同的攻击力,更多的僵尸将在这出现,小心它们的偷袭和进攻。众多僵尸战斗,保卫家园。
                                 4.无论是PVE还是PVP都是一样的兴奋,号召朋友一起冒险,一起参与副本的挑战,获取新的资源。
                                 5.有趣的战斗会给你最好的冒险,太多的场景会给你带来最刺激的体验。
                                 6.更多的剧情任务可以去体验,还将以的形式进行挑战,去开启更多奇妙的战斗玩法。
                          参考资料